Product category
发布时间: 2024-07-13 10:18:21 | 作者: 米面主食系列
最近半个月,王大爷喝水特别多,但还是感觉口渴,全身无力,人也明显瘦了。昨天中午,因为吃的不合适,开始频繁腹泻,到了晚上就有点神志恍惚、胡言乱语了。家人赶紧拨打了120,将他送到了附近医院急诊科。血糖仪急查血糖显示“Hi”,超出血糖仪检验测试范围的上限(33.3mmol/L)。
体格检查:血压90/30mmHg;脉搏120次/分;呼吸急促,同时发现有眼球凹陷、皮肤皱缩等脱水体征。
经过积极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事后医生告诉他:HHS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但一些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老年人也会得。有的老年人可能患有糖尿病而不自知,正因为不清楚自己患有糖尿病,缺乏这方面的警惕性,拉肚子后脱水,引起血糖急剧升高,才导致了这样的险情。
HHS是糖尿病的三大急性并发症之一[另外两种分别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临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酸中毒、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以往命名为“高渗性非酮症型糖尿病昏迷(HNDC)”似有不妥,尽管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可能会发生昏迷,故现改称为“HHS”。
HHS多发生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尽管本病临床比较少见,但病死率高达20%,几乎是DKA的10倍,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1)各种应激因素:如感染、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外伤、手术、中暑等。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是HHS最常见的诱因。
2)水分摄入不足:水分摄入不足也是诱发HHS的重要原因,这在渴觉中枢不敏感的老年人、卧床患者、昏迷患者当中比较常见。
3)失水过多:如高热、严重呕吐及腹泻、大面积烧伤、脱水治疗、透析治疗等,导致患者失水过多及脱水。
4)摄入和输注高糖:大量饮用含糖饮料或进食高糖食物;不清楚自己患有糖尿病者误输入大量葡萄糖液;完全性静脉高营养;使用含糖溶液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均可导致血糖显著升高。
5)药物因素:不适当地减停降糖药物(尤其是胰岛素)或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或等利尿剂等。 此外,胰岛素泵使用者因胰岛素泵发生故障(如导管堵塞)而未 及时有效地发现,亦可导致本病。
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一半的HHS患者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微的糖尿病症状。
患者早期一般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进行性加重,之后逐渐出现非常明显的脱水体征(如皮肤及口舌黏膜干燥、眼球内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及意识改变(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神智不清甚至昏迷),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肢体抽搐、偏瘫、偏盲、失语等局灶性中枢神经受损的症状表现。
早期识别HHS,关键要抓住两点:一是脱水,因为HHS患者失水较多,患者口渴、多饮及体重下降等表现显而易见;二是神志改变,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等现象。
⑤最后,要排除其它引起意识改变的因素:如脑卒中、毒物中毒、酒精或药物影响等。
注: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漏误诊,尽早明确诊断,对于每位以不明原因意识障碍、脱水、低血压、休克等前来就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无论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均应检查血糖、电解质、尿素氮等计算渗透压,以排除本病。
1)易患人群不同:DKA多见于1型糖尿病 患者,尤其是儿童,而HHS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3)血浆渗透压水平不同:HHS患者血浆有效渗透压≥320mOsm/L,DKA患者血浆渗透压多正常;
4)酮体水平不同:HHS患者尿酮体呈阴性或弱阳性,DKA患者尿酮体呈强阳性;
5)临床表现不同:DKA患者往往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比较突出、有Kussmaul深大呼吸等酸中毒表现,而HHS患者往往有明显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球凹陷、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无酮症酸中毒样的深大呼吸。
有些严重脱水的HHS患者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偏瘫、失语,甚至全身抽搐等等,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应注意鉴别。
脑卒中患者血糖多正常或轻度应激性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血钠及血渗透压多正常,颅脑CT可见阳性病灶;而HHS患者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均非常明显升高,颅脑CT无阳性发现,可供鉴别。
HHS患者的明显问题是脱水及高渗状态,这也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压休克、肾衰、血管栓塞等)及急性期死亡的根本原因。因此,当务之急是快速补液、恢复血容量、纠正高渗状态,当然,还包括其他一些治疗措施,如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等。具体措施如下:
HHS比DKA脱水更严重,快速、足量静脉补液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此外,血容量充足了,葡萄糖就可以随尿排出,这样还有助于降低血糖。补液量不足或太慢均会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有些患者就是由于早期(前2~4小时)补液量不足,导致严重脑细胞脱水或持续休克而死亡。
HHS比DKA脱水更严重,患者补液总量可按患者体重的10~12%估算,或按下列公式计算患者失水量,患者失水量(L)=[患者血浆渗透压(mmol/L)-300]×体重(kg)×0.6/300(正常血浆渗透压)。
补液要注意个体化。脱水轻的患病的人能少补点,脱水重的多补点。HHS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心肾功能不全,对这类患者如果补液过多、过快,很容易诱发心衰、肺水肿或脑水肿,故应在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通常先补等渗液(0.9%生理盐水),优点是有利于恢复血容量,防止因血渗透压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而且不可能会引起溶血。
若收缩压<80mmHg或有休克时,除了开始就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血浆或全血。但若血钠>150mmol/L,可一开始就补充低渗液(0.45%盐水)。
注意:输入过量的低渗液有诱发脑水肿、低血容量休克和溶血的危险,必须慎重。
可以使用静脉输注或使用胃管灌注。胃管每4小时注入温开水300~400ml,意识清醒后可改口服,这样以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这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尤为重要。
HHS与DKA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但HHS患者所需胰岛素的量比DKA患者要少。
静脉推注5~10U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后,按每小时4~8U(或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05~0.1U)速度持续静滴短效胰岛素,使血糖缓慢下降,以每小时下降3.3~5.6mmol/L(60~100mg/dl)为宜,以免因血糖下降过快引起脑水肿,诱发或加重神经精神症状。
当血糖降至16.7mmol/L时,将生理盐水换成5%葡萄糖注射液(若此时血钠低于正常值,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按2~4g葡萄糖:1U胰岛素的比例加入胰岛素静滴,使血糖维持在8~10mmol/L,直到患病的人能进食,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部分患者之后可以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
注意:由于患者明显脱水、周围循环欠佳,皮下注射胰岛素不能维持血中胰岛素浓度的稳定,而且循环恢复后,大量胰岛素吸收入血,还会引起低血糖。因此,这种患者在早期抢救阶段,主张静脉点滴胰岛素,不建议皮下注射胰岛素。
HHS患者因为经尿液排出大量钾、钠、氯,因此,电解质失衡主要是失钾、失钠,在大量输注生理盐水后,血钠失衡多已得到纠正,因此,关键是要纠正低血钾。
原则上见尿补钾(尿量>40ml/h为见尿的标准),如果患者开始阶段无尿,化验血钾>6.0mmol/L可暂缓补钾。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血钾正常的HHS患者也需要补钾,是因为治疗会使患者血钾进一步下降(由血液向细胞内转移),当然,也要注意防止高钾血症,对肾功能不全和尿少者尤应注意,我们大家可以通过检验测试血钾和心电图检查监测血钾水平。
包括控制感染、停用可引起血糖升高及高渗状态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如果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或有血栓产生,则要考虑进行抗凝治疗。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生站,下载or打开医生站APP即可学习更多HHS预防指导~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