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ategory
发布时间: 2024-05-01 13:35:13 | 作者: 米面主食系列
在方便面里有一个装着干菜叶的小调料包,包里的干菜叶学名叫“脱水蔬菜”。而制造脱水蔬菜的技术,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专门为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吃上蔬菜而开发的。
和脱水蔬菜一样,众多航天技术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食品、汽车零件、烟草机械、能源设备、医疗器械、电子、各类新材料,甚至包装业、娱乐业,事实上,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几乎都能找到航天技术的应用。时至今日,航天技术的民用慢慢的变成了航天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需要许多高新技术的支撑。载人航天对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推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航天员送上太空轨道,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包括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等学科,以及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推进技术、通信、遥感、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等;二是太空是人类最理想的新兴材料和生物工业加工地,航天员在空间进行的科学实验,同样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今天的百姓而言,假如没有航天技术,生活将黯然失色。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说,仅一个卫星通信技术,就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救援、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03年10月15日,一个镜头曾感动亿万中国人——航天员杨利伟与家人天地对话。其实,当我们拨打或接听越洋长途时,也同样是“天地通话”,因为现在我国的国际电话都是通过卫星传输的。
而通信卫星带来的电视转播技术让地球成为了“村落”。伊拉克战争、世界杯、奥运会、印度洋大海啸……全球几乎在同一时刻在电视屏幕上知晓了这些大事。
卫星还能为人们提供沙尘暴、龙卷风、地震、火灾、污染监测等服务,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还能为渔民提供鱼类的位置信息。顾逸东说,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时,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料,对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为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随着航天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许多新材料也应运而生。这些新材料不仅使用在航天领域,也使用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为减少航天器表面的气动阻力,必须在其表面材料上做一些浅表的罗纹。这种技术后来被用来制作游泳衣,可以轻松又有效地减少液体动力阻力。1995年,穿着这种游泳衣的运动员在泛美国家运动会上一共夺得13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的好成绩。
和运动员的游泳衣一样,在各式各样的运动鞋上也能找到航天技术的影子。目前运动鞋采用的“中空吹塑成型”制造工艺来自“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宇航服制作技术。当时,科学家们为制造一个完整、厚度均匀、能耐受强大压力的宇航服内胆,发明了将耐压材料加热软化,放入一个模具中,然后再向这个模具中吹入高压气体的方法。这种制造工艺有点像古老的玻璃瓶制作流程与工艺。后来,运动鞋制造商发现这种工艺能够迅速高效地制造一个完整的鞋帮,于是运动鞋便和航天技术结了缘。
而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数码相机,同样发轫于航天技术。20世纪60年代,为了获取地面军事设施的照片,人们在侦察卫星上安装了照相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使用返回技术将拍摄后的胶卷送回地球冲洗不但成本很高、效率低下,而且胶卷还有落入他国之手的危险,因此就需要一种技术解决图像传输的难题。电子摄影器材的研究与开发由此开始,最终研制出了用于航天和军事的数字化照相机,通过卫星系统从太空中以电子信号的方式向地面发送照片。1969年7月,美国航天员在月球上拍下了数码照片。尽管当时专用于航天的数码相机的分辨率还不到30万像素,而且仍然使用感光胶片作为记录媒介,但图像信号却能通过卫星系统顺利传送到地面指挥中心。后来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对这种曾经用于军事科研的产品做民用化研究。到了今天,人们出门游玩时手里拿个小巧玲珑的数码相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航天技术对医疗器械更新换代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增强技术,已用于世界各地医院的计算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机采用的图像处理;基于美国“海盗”号火星探测器使用的胰岛素泵技术,进而开发出了肾透析机;利用卫星电力系统和遥控技术,研发出了可编程心脏自动起搏器;利用最初测量飞机两翼气流的技术,开发出了胎儿心脏监视仪;在航天飞机飞行任务中,为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而研发的特殊照明技术,已用来医治儿童脑瘤的外科探针。
不仅如此,航天员在太空进行的科学实验,也与地面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全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新兴材料和生物工业加工地。在载人航天器内,航天员能制作出杂质少、表面缺陷小、质地精良的半导体、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光学元件。航天器内可以生产出纯度比地面高100倍的抗流感制剂、抗病毒干扰素等多种高质量药物,可使蛋白质分子按预定的立体结构排列起来,形成性能超群的蛋白质晶体,促进新药开发、疾病研究和防治。
载人航天器搭载的农作物种子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遗传基因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可培育出高产、营养成分增加或抗病虫害的作物新品种。我国的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均搭载了植物种子,进行了太空诱变育种试验,培育出了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农产品和药用品。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自1987年以来,有8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乘坐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初步试验根据结果得出,从搭载物品中可精选出优质的品种,其果实大小、营养的东西的含量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例如,1996年搭载的万寿菊,原来的花期只有2个月,太空育种后花开4个月还无败象。1999年四川等地开始种植的太空蕃茄、青椒等,平均产量增加了10%~20%,果型增大,品质提高,抗病害能力增强。目前,我国已经有近50个太空育种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利用载人航天器,航天员还可以监测地球磁场,探寻石油、矿藏和地下水源,观察农作物的长势等。
航天技术正在全球各个角落发挥着作用。航天,不光上天,也把高技术带回地面、带到了人间。
航天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同时也具有高效益。航天技术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市场价值非常巨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立岩教授说,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2。如果考虑到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元~14元钱的带动效益。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任沈骥如也认为,对航天事业的投资不说是一本万利,也是利益极高、效益极好的一种投资。
冷战时期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最好的例证。这项计划虽然耗资高达240亿美元,但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这些技术转移为民用后,带动了美国20世纪60~70年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火箭技术、激光技术、材料技术、医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把美国的科技整体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数千亿美元的市场。有专家预测,美国在载人航天上的每1美元投资有9美元的回报。
目前从各方面来衡量,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航天第一大国。美国宇航局每年的预算100多亿美元,远超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几个国家。如果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几个国家,航天事业还处于探索研究期,美国的航天业已确定进入了“产出期”。航天技术不仅是美国军事、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成分,也开始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利益。资料显示,美国航天事业迄今已经创造2万亿美元财富,并预期在2020年达到GDP的10%~15%。
据了解,目前中国航天产业每年的直接投入也达到上百亿块钱。根据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元~14元钱的带动效益这个测算模式,中国航天产业的总规模达1200亿元左右。
载人航天工程飞船总体主任设计师白明生曾经说过,航天技术的民用化是我国的根本政策。有关统计表明,我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通信卫星、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实际上,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航天,当时就为中国半导体、电子、原材料、仪器仪表工业提供了发展良机;航天技术曾为传统石化、机电、能源、交通、纺织、医药等十多个产业研制、生产了急需的工业工程控制管理系统、微机数控系统、各种机器人等仪器设施;向有关产业部门提供风洞试验、热试验、大型离心试验、大型跌落式冲击试验、震动试验等。
以神舟六号飞船为例,神六的研发技术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技术独立进行,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表示,神舟载人发射是大量的科技关键技术集成,涉及发射、火箭制造技术和回收、测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统,带动相当多的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到神舟飞船研制的上下游企业及技术探讨研究机构有上百家,相关的协作单位更多达几千个,载人航天科技拉动了新材料、生物品种、通讯等产业快速发展。
但有专家指出,就整体而言,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施之于民用方面仍然相当不足。由于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航天产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例还不足1%,在市场开发、民用化程度等各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